【好人好事】退休中電工程師研佛學推慈悲正念 義務家訪助長者解鬱重拾心靈健康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0/11/13 15:59

最後更新: 2020/11/13 16:13

分享:

分享:

陳寅添認為,佛學講慈悲和智慧,對他自身做人和助人解鬱,都大有幫助。

在現今香港,不少公公婆婆獨居,跟家人關係疏離,身體機能衰退,容易有抑鬱等情緒問題。退休3年多的中電工程師陳寅添,今年年初修讀輔導的培訓課程,以做「朋輩支援員」為目標,盼以滿滿的正能量感染一班老友記,以做到「愉人自愉」:助人脫離困境,自己也會在過程中感染快樂。

在中華電力有限公司當了37年高級工程師的陳寅添,在3年前滿60歲時退休。精力充沛的他,過着非常忙碌的退休生活:當大埔鳳園生物多樣性的導賞員,又有份創立了社企,在生活小事上幫忙老人家,已有逾500多長者在不同的愛心服務中受惠。今年年初,他更參與了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,修讀「樂齡友里」義工證書課程。

除了早年取得電機工程學位和工商管理學位外,陳寅添還不斷持續進修,充實自己然後再服務社會。(湯炳強攝)

這個由香港賽馬會資助的課程,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跟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合辦。陳寅添說:「計劃主要招募我們這些50+的人士認識不同的精神病症,如抑鬱症、躁狂症、腦退化症,以老人為服務對象,提供情緒支援服務。」

朋輩支援員為長者解憂

陳寅添聲音響亮、笑容可掬,有志成為長者的「朋輩支援員」的他指出:「參加者要經過面試,測試心理狀態合格,才可以修讀此課程。能夠入選我很開心,現在我正在讀第二個階段的課程,實習了兩次。讀完整個課程,成功獲選,就可以正式做家訪服務。」

他表示,此課程的社工和心理學家會教學員面對陌生的公公婆婆時,如何取得對方信任,怎樣從交談中知悉他心底所想和煩惱。知道問題根源後,就要幫他們發掘其優勢及長處。「如推介有興趣的長者參加書法班,彰顯其能力;若是懂得包糭,鼓勵他們開班,教學相長,人自然便會開心了。」

陳寅添跟志同道合者成立社企,為逾500長者提供愛心服務。(被訪者提供)

他又以實習遇上的個案舉例:「有一位長者,在疫情下因為見不到生活在外地的仔和孫而鬱鬱不歡,最初他都不願談,我便由日常生活入手,問他近日睡眠情況,他說一晚都起身幾次,我便趁機問他有何事牽掛。他自怨70幾歲人不懂怎樣用手提電話打去外國,我便鼓勵他,希望他重拾信心。其實簡單如在老人家面前變魔術,他們都開心;我就試過送揮春而逗得他們歡喜。」

加入中電義工隊服務長者

陳寅添對服務長者早有經驗,他從前是中電義工隊的成員,多次出動去遠至離島的地方探獨居的公公婆婆,幫他們拉電綫,改善他們家中的電力設施。過時過節,又會派月餅。因此,他對老一輩的脾性頗熟悉。

「現在70、80歲那代多數是刻苦成長,自力更生,不希望麻煩家人,所以很多事都不講出口。但有時力有不逮,做不到,便產生怨言,話自己無鬼用。所以做『朋輩支援員』,必需有愛心、願意聆聽、有同理心、忍耐力,以及善良待人。」

陳寅添形容自己是Young Old,難得透過這課程有專家教他明白老人情緒,對他和太太都有警醒作用。事實是,長遠計劃、防患於未然,從來都是他工作的原則。「我當年在中電做的是技術服務部,職責是當電力系統有問題,或者預見會有問題時,就去解決。而我的工作也橫跨不同部門,涉及發電、輸電和配電網絡。正因為一入行就是做電力系統的保護系統,我學會做長遠計劃,做事細緻,思維周密。」他解釋。

退休前15年作準備

陳寅添更是早在退休前15年,已開始計劃人生下半場。正因為已仙遊的母親生前叮囑他要做社會的一個好人,因此他早就決定「退而不休」,繼續貢獻社會。

「本來我計劃退休後轉做中醫,04年時,我報了九龍中醫師公會的會立九龍中醫學院,開始了5年的晚間進修課程。」由於愈讀愈有興趣,他07年又開始在香港大學校外進修部修讀3年制的中藥配劑高等文憑課程。「不過,對於做中醫的決定,多位前輩包括李寗漢老師及何發怡老師都勸我審慎考慮,因為要做執業中醫,先要讀5年全日制課程,要投放大量精神,累積很多經驗。讀完書後,再等到考中醫執業試合格,我大概都已是70歲的老中醫了。」

現在,陳寅添把中醫知識應用於日常養生,他更視帶朋友一邊行山,一邊認識中草藥為樂趣。沒有再讀中醫,他就把精神改為投放於讀佛學上。從前在元朗讀佛教學校的他,小六那年已經皈依為佛教徒,直至9年前,他在法住學會修讀生命佛學的課程,而接近退休時,他再修讀佛學碩士課程。他指出,佛學講慈悲和智慧,對他自身做人和助人解鬱,都大有幫助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心靈藝術怡情養性

陳寅添熱心服務以外,好學的他,近年更愛上中國書畫、古文字、篆刻及荷花攝影這些療癒心靈的藝術,愉己後再把快樂感染身邊的人,由希望為人治病,到幫助長者解困,心靈重拾健康,這條由醫身轉化成醫心之路,令他的退休的生活變得踏實而滿足。

中醫保健概念 用於監測電力系統

陳寅添在中電工作37年,肩負着提供可靠電力供應的使命,他說當中有不少難忘點滴,其中是80年代時,為了國內新的電力站梅林,進行安裝和測試電力設施的工程項目。「以往用1年時間才完成,但那次我們只用了4個月就投產,香港工作人員的效率、動員能力和優秀的管理都表現出來。投產後,更即刻滿載(Full Load),用到盡,看到內地經濟起飛,電力需求很大。」

另一引以為傲的事,他說是退休前15年開發了一個「電力系統設備狀態監測」系統。他解釋說,電力設施可運作長達50年,期間也會經歷如生老病死一般的生命周期,他就把年年驗身的概念應用,檢驗變壓器、開關、電纜等元件有沒有潛在問題,避免發生故障。

「我還以中醫的『辨證論治,整體觀念』概念,寫了一篇有關電力系統監測的文章,在內地發表而取得二級工程師獎。」陳寅添提到上司都讚他是「變壓器之父」,就笑得開顏。

記者:胡慧雯